個人覺得不太贊同,有以下幾點:1.孩子要不要帶東西去學校取決于自己,學校不需要過分強調
2.學生帶什么東西去學校也取決于自己,學校也不應過分突出
3.學校教學生要學會分享是好的,但是分享的東西在學校里完全可以實現,與學生從家帶不帶東西關系不大。
4.學校鼓勵學生從家帶食品存在很大隱患,如果有的孩子吃了這些食品出現問題,后果誰來承擔?
希望學校能謹慎處理這些問題
個人認為老師這種做法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首先,從健康的角度講,幼兒還處于成長期,本身不適合吃太多零食,零食里含有好多不健康的物質,比如甜食熱量高,幼兒吃了會造成多動,不吃飯挑食的毛病。膨化食品中含有鉛,更加的不好。
孩子每天帶零食和其他小朋友分享,時間長了,會造成攀比心理,零食的種類多,價格不等,雖然同在一個學校,家庭條件未必相同,買的零食自然不一樣,有好有壞,無形中就給孩子幼小的心靈種下了相互攀比的種子。不利于孩子的心里健康。
幼兒園老師經常鼓勵孩子帶食品到學校與小朋友們分享,對于這種做法的老師,還是第一次聽說,因為我接觸過的所有老師,無一例外的都不支持孩子帶食物去學校。
從我個人來看,對于讓孩子帶食品到學校的做法,同樣持反對的意見。主要從以下幾方面來考慮。
幼師層面
幼兒園老師要對外帶的食物的食品安全負主要負責,一旦出問題,不利于家校信任關系的建立和延續,因為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同樣的食品每個小朋友吃完后的情況不同,我有個朋友的孩子就屬于對葵花子油過敏的孩子,聞到葵花子的味全身都會起紅點,現在有過敏體質的孩子很多,過敏源也是各類繁多,一旦發生過敏,可大可小,老師采取的措施是否得當、家長的理解程度到哪里都是未知數。
孩子層面
每個孩子的家庭情況不一樣,就象現在很多學校要求穿校服上學,其實除了看上去整齊統一,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不希望大家攀比,帶食品也是這樣的,家境條件好的帶的蛋糕或零食都是進口零食店的,而家境一般的孩子帶的食品可能沒這么豐富,無形中會形成攀比,非常不得于兒童心理成長。
建議:
1、家長自發組織小朋友在周末進行小型或大型聚會,各家自帶食物,象野餐會的形式,既聯絡了小朋友之間的感情,又能讓家長之間互相交流育兒心得,孩子們不會拘束,開心的有玩有吃。
2、自發組織班委會,集體購買一些食材的原料,和老師溝通好,作為兒童手工課的部分內容,家長可做義工去幫忙,象我家大寶小時候上幼兒園,老師就經常請家長去幼兒園幫忙做蛋糕、餅干等食物,象小烤箱之類的都是我自家帶去學校的。這樣,孩子提高了動手能力,收獲到勞動的喜悅,又能吃到健康的食物。
3、如果實在要帶食物去學校,我認為可以讓孩子帶水果去,一般水果適合每個小朋友,又是綠色食品,不建議帶零食去學校,包括在家里也盡量不要給孩子吃零食。
說在最后的話:培養孩子的分享意識并沒有錯,但是作為家長,需要考慮場合和各種安全因素,不要貿然的支持這樣的一種做法,給孩子營造健康的成長環境,是我們每一個父母的職責。
我是元寶爸爸,教育實踐家,多平臺原創作者,分享專業的育兒、教育知識!歡迎關注我,留言咨詢或討論。未經本人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幼兒園老師經常鼓勵孩子帶好吃的到幼兒園里面有小朋友分享,這樣的情況作為家長有什么樣的看法?如果站在家長的角度來看的話,有的家長可能覺得這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讓孩子帶東西到幼兒園里面和她的好朋友分享,一是增進的孩子之間的感情,二是讓孩子能更好的學會分享,這樣對于他以后適應社會也有一定的幫助。
那么有的家長可能覺得這樣的事情是不應該發生的,這種家長可能平時是比較在意孩子吃這一方面的事情。因為孩子帶的是零食,那么肯定有各種的膨化食品或者是垃圾食品,所以這個很家長就會覺得孩子如果吃了這些東西,會不會對孩子的身體不好?就認為是沒有必要讓孩子去帶食品到幼兒園的。
他們的想法都是對的,也都是家長正常人想到的。那么幼兒園老師為什么還會選擇讓孩子帶好吃的到幼兒園里面和其他小朋友分享呢?老師難道想象不到吃的食品會對孩子的身體造成一定的危害嗎?我相信幼兒園老師她再讓孩子帶各種食品給小朋友分享之前肯定考慮了各種層面的影響,當然也會和家長提前做好交流溝通,告訴家長盡量不要給孩子們帶膨化食品,垃圾食品等等,可以帶一點水果或者是餅干之類的東西。
并且幼兒園老師讓孩子們帶這些東西,最主要的不是為了讓孩子們好好的吃,而是為了讓孩子們學會分享,增進孩子們之間的感情。老師讓孩子們帶食品給小朋友分享,這樣的情況在我們幼兒園經常會發生。第1種情況,班級里面只要有孩子過生日,那么家長都會帶一個蛋糕到幼兒園里面讓孩子在幼兒園里面過生日,然后和他的好朋友分享生日蛋糕。
第2種情況班級里面經常會開展分享日,一個月開展那么一次或者是兩次。讓孩子們帶自己最喜歡吃的食物到教室里面和他的好朋友分享。最多的可能就是選取有節日意義的這么一天,比如說八月十五,老師可能會選擇讓孩子們帶月餅,因為每個孩子他家里買的肯定是不一樣的做餅,有圓形的,有方形的,有芝麻味的,有蛋黃味的等等。
這樣孩子們帶了這些各式各樣的月餅之后,老師還可以給孩子上一節課,讓孩子了解到月餅是各式各樣的,月餅的種類非常多。這樣也是對孩子一種教育,也增進了孩子的日常生活經驗,比如說等到下次他再出去買月餅的時候,他就會想到這次的分享課,他就會知道這個圓形的月餅應該是什么口味的?這個方形的月餅應該是什么口味的?
所以我覺得幼兒園老師鼓勵孩子們帶好吃的到幼兒園分享,是一種非常好的現象,畢竟家長疼愛孩子是共性,家長在給孩子帶食品之前肯定會考慮到什么樣的食品該給孩子們帶,什么樣的食品不該給孩子們吃?所以我覺得家長完全沒有必要擔心孩子們帶的食品是不能吃的,或者是吃了會對孩子的身體有什么影響等等。
現在的孩子多數是獨生子女,所以孩子的性格被家長寵溺的比較任性,比較自私。那么孩子到了幼兒園這個大集體之后,他是很愿意和他的好朋友在一起玩,但如果牽扯到把他喜歡的玩具,他喜歡的好吃的分享給其他小朋友的時候,他可能是不愿意的,所以幼兒園多開展這樣的分享課,也能讓孩子的自私感沒有那么強烈。讓孩子慢慢的變得大方起來,我相信這樣分享課帶給孩子們的影響肯定是比較大的。
讓小朋友學會分享是好事。我家孩子經常自己說要帶吃的,到幼兒園跟小朋友們分享,我都是非常支持的。
我兒子以前的幼兒園就有這樣的活動,鼓勵孩子每周五帶自家的手工制品到學校和同學分享,我個人認同也鼓勵這種方式,因為這樣對孩子的分享教育能起到一定的教育意義。
問題中,我看提到老師經常鼓勵孩子帶食品,初衷是好的,只是在執行層面可以稍加規定,這樣會讓孩子和大人更安心的分享。
1、定時集體帶東西
幼兒園孩子的食量是很有限的,如果總是有孩子帶各種各樣的小零食到學校,有的孩子吃了之后就會影響正餐的攝入,這對長身體的,需要養成良好的進食習慣的孩子是非常不利的。如果老師可以規定好每周五大家統一帶吃的東西,并且在午休后統一拿出來,給孩子當午休后的點心加餐,那既不會影響孩子的食欲也不會影響分享的心情,更符合人性化的管理。
2、規定食品的種類
外帶的食物建議做一個規定,因為總歸避免不了一些垃圾零食,如果經常帶到學校對孩子的營養不好,家長也會有意見。所以建議老師跟家長們說,如果要讓孩子帶東西來學校,最好是家里的手工制品,比如做的小餅干、小蛋糕、小甜品等等,鼓勵健康、綠色的食品。甚至鼓勵家長和孩子一起做好了帶到學校來,既保證了分享的食品也增加了親子互動。
3、不強迫不限制
鼓勵的意義最好是不強迫,因為有的家長真的很忙,沒有那么多的時間準備這些手工食品,如果強制帶,為了分享而分享,就難免讓家長有情緒,而分享的東西質量也會濫竽充數,為了學校的任務而隨意選擇食品。
以上三點,我認為如果可以明確給家長和孩子,那么這個分享的意義就更加美好。
老師鼓勵孩子帶食品來幼兒園與小朋友一起分享,這種想法是挺好的,目的在于培養孩子愛分享的品質。但是,這種做法存在一些食品安全的隱患。我個人是不建議這么做的。
食品安全事關重大,在幼兒園里,對食品安全都有著嚴格的管理制度。相關的采購、索證、驗收制度有:
1、采購食品(包含食品成品、原料及食品添加劑、食品容器和包裝材料、食品用工具和設備),要遵照國家有關規定向供方索取產品的檢驗合格證和質檢報告,同時注意檢查核對。合格證明中記載的產品名稱、生產日期、批號等必需與產品相符,不得涂改、偽造。
2、采購乳制品、肉制品、水產制品、食用油、調味品、酒類飲料、冷食制品、食品添加劑以及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規定應當索證的其他食品等,均應嚴格索證;生肉、禽類應索取動物檢疫部門的檢疫合格證。
3、不得采購腐敗變質、摻雜摻假、發霉生蟲、有毒有害、質量不新鮮的食品及原料,以及無產地、無廠名、無生產日期和保質期或標識不清以及超過保質期限的食品。不得采購無衛生許可證的食品生產經營者供給的食品。
4、嚴禁采購路邊貨或其他無法溯源的食品原料、輔料。
從以上管理制度中可以看出,幼兒園對外來食品的管理是非常嚴格的。孩子從家里帶來的東西,老師不知其來源,如果孩子吃下去出現問題,也很難查出原因的。幼兒園將要擔很大的責任。因此,幼兒園在開學初就會告訴家長,
不要帶東西來幼兒園。如果每個孩子都帶東西來,老師就沒辦法管理了。
有的孩子過生日,父母為了讓孩子在幼兒園過生日,會給孩子們買生日蛋糕一起分享快樂。這也是非常能理解的一件事情。但后來考慮到食品安全問題,我們院就向家長提出不要買生日蛋糕了??梢栽谡幍某欣镔徺I獨立包裝的小蛋糕并提供發票。因為超市的貨源是有證可查的。家長也非常配合,這也是對所有的孩子的健康負責。
為了保證孩子的健康,老師最好不要讓孩子帶食品來。培養孩子分享的品質,可以通過其他方式。
比如,孩子在與別人畫畫時,有小朋友少了一支水彩筆,老師可以鼓勵孩子借給其他的小朋友??傊?,不用刻意教孩子分享,在平常的活動中就會有機會的。
我是雨后山林靜,一位正面管教講師。感謝您的關注!
我家愿意帶就給她帶分享,她愿意給誰不給誰我也不插手,孩子有自己感知
瞎帶什么零食啊,現在的孩子都很嬌貴,在家都不會隨便給零食吃,幼兒園倒什么亂啊,吃壞了算誰的。要分享的東西多了,怎么就能停留在八戒的思維呢?
聲明:本文章來自網友發表,不代表我們的觀點。未作人工編輯處理,也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有涉嫌版權的內容,請立即聯系我們。若您有不同的教育觀點請到公眾號“知嘛家庭教育”發表評論。
阿甘不怕
2022-07-08 13:06:12
水月無礙2017
2022-06-17 14:08:36
RyanZR
2022-06-20 13:58:39
筱笙緣
2022-07-25 17:37:51
燈塔667
2022-06-22 10:07:45
宋慶1
2022-07-25 17:35:09
好看9兒
2022-07-16 11:02:08
馬豌豆1號
2022-06-23 14:11:40
發過火孔方兄
2022-07-19 15:10:00
九邊H
2022-07-25 14:31:22
退隱江湖的sha手
2022-07-19 17:20:15
布衣哥V
2022-07-19 14:29:35
李佳明華
2022-06-20 14:03:15
南方之光
2022-08-01 14:07:59
九天青羽
2022-06-22 10:08:27
鄒水瓶
2022-06-21 16:48:05
十乾
2022-07-08 09:35:57
董俊鋒
2022-08-04 10:13:50
夜色行人
2022-06-20 09:17:37
李家振
2022-07-19 18:06:10
AAA1061
2022-07-19 14:03:50
薄荷丸
2022-07-18 14:01:36
稻子1
2022-07-25 16:24:33
發呆沒什么不好
2022-06-21 09:24:00
景山812
2022-07-25 15:24:18
微風拂面
2022-06-20 14:14:59
化身為海8
2022-06-21 16:48:00
Huxny
2022-07-27 15:46:44
Lin510
2022-06-24 13:20:36
呂奕振
2022-07-22 11:47:15
2022-07-27 11:04:17
2022-07-26 14:34:08
2022-07-05 09:59:40
2022-07-05 09:17:42
2022-07-24 17:02:21
2022-06-23 15:58:40
2022-07-15 16:07:54
2022-07-19 14:26:06
2022-06-14 12:0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