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如何引導2歲的寶寶與其他的寶寶進行分享。
引導寶寶跟別人交換著玩
寶媽平時多帶寶寶出去。寶寶如果想玩別人的玩具或者想吃別的小朋友的東西,當然前提是對方小朋友也有想交換的意思。那么寶媽可以引導寶寶跟其他人換著玩,通過換著玩來引導寶寶學會分享。
看引導寶寶學會分享的動畫片或者繪本書
現在很多早教機構會出一些寶寶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教學片或者繪本書,比如藍迪智慧樂園中分著吃更好。在教學片或者繪本書中,會展示出小朋友和別人分享的樂趣,讓寶寶知道分享并不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寶媽可以陪著寶寶一起看,看完跟寶寶再講一講。
不要強迫寶寶跟別人分享
2歲的寶寶基本都有物權意識了,自己的東西不準別人拿或者碰。即使是自己的東西放在那里不玩或者不用,只要別人去拿了或者碰了他們就會表現出強烈的不滿。這種情況的出現是很正常的。當寶寶特別排斥跟其他小朋友分享的時候,寶媽也不要強制分享。慢慢引導不要操之過急,等寶寶大點可能就會好一點。
我們先設置一段對話,孩子搶了別人的玩具該怎么處理?
普通解決辦法:
媽媽說:這個玩具你要和妹妹分享。
哥哥說:這是我的玩具,我不要和她分享。
媽媽對妹妹說:我們不要這個玩具了,媽媽再給你買一個新的。
妹妹說:我不要,我就要這個。
媽媽對哥哥說:你要學會分享知道嗎?一起分享才好玩,不分享怎么好玩呢?趕緊分享,一塊玩。
哥哥說:我就不。
媽媽急了:你這孩子怎么這么不聽話?我數三下,趕緊分享,一、二、……媽媽從哥哥手里搶過玩具送給妹妹,哥哥哇地一聲哭了!
哥哥知道了分享就是東西被奪走了給別人。他學會了分享,但是他討厭分享。
較好的解決辦法:
首先媽媽問大家:發生了什么事(弄清楚問題所在)
哥哥說:妹妹要我的玩具,但我不想給她。
妹妹說:我想要他的玩具,我特別想玩。
接著媽媽問雙方的感受如何:那你們兩現在的感受如何?
兄妹說:不高興。
第三步:我們一起玩是為了高興是吧,為了能開開心心的玩,誰有辦法讓大家高興起來呢?(鼓勵大家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
媽媽繼續說:咱們來玩一個游戲,看看誰能給讓大家開心。(家長要隨時隨地地調動孩子去玩游戲,小孩最喜歡的就是玩游戲。)
第四步:雙方提出想法后,家長要把想法記錄下來。并和他們探討想法是否可行,這就是在幫助他們練習解決問題。
哥哥說:我可以給他玩,但是她不能帶走
妹妹說:我不帶走,我還可以把這個小玩具給你玩。
媽媽說:拿你們現在感受怎樣,都開心了嗎?
最后一步就是幫助孩子體會。告訴孩子們剛剛這個行為就叫做分享,
這是聽過輔導的方法,而不是告知的方法來解決問題,這樣的方法會在處理問題之后,孩子擁有成就感,他會覺得自己又學會了一件事。孩子與孩子之間有問題的時候,有三個原則特別重要,
第一、搞清楚孩子對問題的看法。
第二要讓孩子來解決問題,而不是替孩子解決問題
三、思考的過程是重點,而不是每件事都要做到完美。
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并不難,難得是要讓孩子成為主角,而不是父母。
分享包括有形的物品分享,比如玩具、零食,無形的包括情緒感受,2歲小朋友的特點就是對于人或者物有專屬的擁有感,不太愿意分享,語言表達方面詞匯量也沒有那么豐富,那么如果引導小朋友進行分享呢?
可以通過繪本引導,讀完繪本之后要進行互動和引導(提問式引導),跟小伙伴一起玩的時候,如果出現不愿意分享的情況,可以給孩子多點耐心,不要拿一起玩的小朋友的分享行為給制造心里壓力,可以提醒一下繪本里的故事是怎么分享的,如果還是不愿意,等事后再進行溝通,并復盤當時的場景,約定下次怎么做,若做到給予適當的獎勵
2歲小朋友還比較小,對于世界處于初步認知狀態,社交圈也才剛打開,不要急,慢慢引導。
讓小孩學?會分享,如何引導
01
從?小培?養孩子的分享意識。想?要讓孩?子養成一個優良的習?慣,一?定要從小開?始培養,父母如果想要孩子懂得分享,那么一定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教?育,讓孩子愿意跟別?的小伙伴分享玩?具,這樣孩?子長大之?后才愿意分?享更多。
0?2
教?育時不強?制孩子分享。許多父?母想要更快的教?會孩?子如何分享,從而帶有急?于求成的心?理,甚至是強迫孩?子去分享自?己的所有物,這樣的行?為容?易讓孩?子沒?有安全感,對自?己的東西占?有欲更?強,從?而更?加不愿意分?享。父?母在教導孩?子分?享時,一?定要一步?一個腳印慢?慢的教?導,千萬不?能強?迫孩子分享。
0?3
從角?色交換的角?度教育孩子。父?母在教育孩?子分享的時候,是可?以適當的采?用角?色交?換的方法,讓孩子明白自己愿?意跟小伙?伴分享自?己的玩具,那?么小?伙伴也愿?意跟自?己分享他的玩?具,那?么相當?于兩個人都擁有了更多的玩?具,那豈不?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情,通過角色交?換讓孩?子更愿意跟朋?友分享。
04
分享時限制時間。許多孩?子不愿?意跟他人分享自己的所?有物,是因?為擔心其?他小?朋友將自己的玩?具占為己有,父?母在教?導孩?子分享時,是可?以限制分享的時間,讓孩子明白分?享之后自己的玩?具依舊是自?己的,這?樣小孩子才能?夠不排?斥分享。
05
合理選擇分享的物品。每?個人都有自己最珍?愛的物品,突然就讓孩子將自己最珍貴的物品跟他人分?享,那肯?定是非?常難的,在剛剛開始教?育孩子分享概念時,一定要選擇合適的分享物品,這?樣才能夠讓孩?子更?好的接受分?享概念。
0?6
分享時愛?護分享物品。許多孩子不愿意與人分享,是因為擔心自?己的玩具分?享之?后可?能遭到破壞,所以在分?享之前父?母應當先跟雙方打?好招呼,一?定要珍?惜相?互分?享的物?品,這樣才能夠讓孩?子更放?心的去分?享自?己的玩具。
0?7
父母以身作則學會分享。父母對孩?子的行?為習慣影?響很大,如?果父母平?時就非?常的自?私不愿意分?享,那么這樣的家?庭肯定教育不?出愿?意分?享的孩?子。想要讓孩?子學會分享,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首先學?會分?享。
尋找原因:孩子為何不愛分享
1.天性所致,自我保護
小孩子因為對世界陌生,還不懂得思考,以為拿走就表示這東西不屬于自己了,所以潛意識里會自動產生強烈的自我保護意識?!拔医o你了,那我就沒有了,所以我不能給你?!?/p>
2.不理解分享的含義
在孩子眼中,食物、玩具都是很重要的東西,對他們來說是獨有的,不舍得分享是正常的,而且他們不能理解分享會讓大家都很快樂的道理。
3.被迫分享,產生抵觸情緒
很多時候,成人為了面子,為了體現自己教育方式對,有時會強迫孩子分享,反而會破壞孩子養成分享的習慣,加深對分享的抵觸感,自然就更不愛分享了。
制定策略:如何科學引導孩子分享
1.建立物品歸屬權,樹立分享意識
物品歸屬意識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物權意識。首先父母應該幫助孩子建立物品的歸屬概念,學會區分“我的”和“別人的”。
比如:我的物品可以怎么處理,別人的物品我可以怎么對待。我有權選擇如何處理我的物品,我想分享可以分享,不想分享也可以不分享。
那么慢慢地孩子就會樹立分享的意識,幫助他們更好地學會分享。
例如:當孩子想要玩媽媽的手機時,媽媽可以對孩子說:“這是媽媽的手機,你不能隨便玩?!庇直热鐙寢屜胗靡幌潞⒆拥耐?,就可以和孩子說:“媽媽想用一下你的碗,可以嗎?”
漸漸地孩子會有清晰的認識,什么物品是屬于我的,什么物品是不屬于我的。同時,在幫助建立物品歸屬概念過程中,全家也可以通過一些行為讓孩子明白怎樣和他人分享。
比如:媽媽用烤箱做了一些美味的蛋糕,可以說:“今天的蛋糕真不錯,分一點給隔壁的毛毛嘗嘗吧!”爸爸單位發了一些糖果,可以說:“軟軟的糖果真好吃,我愿意分給大家吃?!?/p>
在濃濃的分享氛圍下,孩子會養成分享習慣,從家中物品到公共物品、從熟人到新朋友等。
2.互惠互利“共贏”,體驗分享快樂
有了分享的意識,慢慢地孩子就會有分享的行為了,孩子會慢慢知道分享是安全的,對雙方都是有好處的,不會因為分享而失去,而且還能從分享中獲得好處。
比如:在分享好玩的玩具時,孩子不愿意。媽媽可以說:“要是能和朋友分享,那就可以玩到更多的玩具了?!?/p>
互惠互利才能共贏,實際上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社交手段,只有讓孩子去體驗,他才能真正接受。
3.尊重孩子想法,理解不分享行為
雖然說我們鼓勵孩子分享,但是我們希望這種分享建立在尊重孩子物品歸屬意識的基礎上,是遵從孩子的內心的行為。在分享時,我們沒有必要要求孩子刻意去取悅別人而委屈自己。只要他覺得分享是快樂的,就可以去做,反之,如果碰到不愉快的分享,可以讓孩子學會拒絕,讓他慢慢建立自己的物品分享規則,建立自己的分享圈,真正成為自己物品的主人。
如果你周圍有學齡前的兒童,可以推薦他們用一下【貓小帥學漢字】這款識字軟件哦~在手機上下載就能用,里面有豐富多彩的故事和游戲,可以幫助孩子更好的理解、學習漢字。
這位家長,你的孩子的行為是正常的。
2歲的孩子由于自主性的發展,獨立性迅速增強,開始對玩具進行一定程度的掌控。由于他們剛剛建立“我”和“物”的關系,所有拿到手中的物品都會認為是“我”的,所以不懂得分享是正常的行為。
這是因為,2歲是孩子對于物權的敏感階段,這個時候,孩子會認為什么都是自己的,如果沒有及時糾正,慢慢就會變得“自私”,以自我為中心去建立獨立,在家變成“小霸王”,養成了習慣,以后與他人相處也是如此,對以后孩子的成長帶來的只會是負面的影響。
孩子的這種行為直到3-4歲時才能慢慢地改觀,所以家長面對這種情況,既不能關鍵,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同時,也要通過多種方式強化孩子的自我意識,通過認識“我”“他”“物”之間的關系,逐漸讓自我意識的形成過程中,建立起良好的情緒體驗。
一方面,家長要思路清晰。家長要讓孩子知道不是所有東西都是自己的,要別人的東西,就要征得別人的同意。告訴孩子什么是自己的,什么不是自己的。通過反復的解說,引導,刺激,孩子也會在當中了解物權關系,在物權關系了解以后,學會分享既是尊重孩子也是讓孩子更加明白分享的意義。
一方面,要牽手孩子和小朋友交往,通過互換玩具,通過相互游戲,讓孩子在社會交往中明白“我”的意識,當別人想要使用你的東西需要得到你的同意,同樣你使用別人的東西也要經過他人的同意。這種交換的意義在于,孩子懂得了“我”“他”“物”之間的關系,自我意識迅速建立并增強,獨立意識不斷成長,為兒童期的到來做好心理準備。
聲明:本文章來自網友發表,不代表我們的觀點。未作人工編輯處理,也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有涉嫌版權的內容,請立即聯系我們。若您有不同的教育觀點請到公眾號“知嘛家庭教育”發表評論。
豪176
2022-06-22 10:08:30
背劍的孤獨人
2022-06-17 09:28:34
Procina
2022-06-21 10:52:16
尚好茄
2022-06-22 10:08:31
我問人生有幾回
2022-07-28 16:20:40
一點狂也是狂
2022-07-28 09:53:26
火眼豆豆
2022-07-24 13:34:40
豈不美哉美哉
2022-07-16 16:39:12
源稚生丶
2022-06-16 14:54:51
南溟漁隱
2022-06-21 15:30:06
棠世
2022-07-24 14:49:47
李振業1
2022-06-24 15:07:38
情若亂人易換X
2022-06-21 10:52:15
鈺池京鴻
2022-07-16 13:00:00
Ripple0727
2022-07-18 15:57:00
天上飛來一條大魚
2022-07-25 16:16:51
悅耳靜靜聽
2022-06-22 10:14:15
阿明鏡臺
2022-07-15 14:16:54
藍悅180
2022-06-22 16:07:42
暗夜一束光
2022-07-19 17:23:25
張書勛
2022-07-27 12:13:53
南云峰
2022-06-23 13:27:40
玻璃球U9
2022-07-28 09:27:00
偵探2020Y
2022-07-25 15:28:22
弓長4E
2022-07-15 17:14:24
睡在上鋪的貓
2022-06-22 10:08:29
椰子凍梨
2022-07-19 15:09:54
就愛無臉男2020
2022-06-21 09:34:11
喜多多737
2022-06-21 16:16:18
讓心靈去旅行2021
2022-06-22 10:08:32
2022-07-07 16:49:44
2022-07-16 16:26:00
2022-06-09 13:56:06
2022-07-15 15:19:48
2022-06-20 14:12:50
2022-06-09 12:15:54
2022-07-07 11:06:40
2022-06-21 14:49:51
2022-07-24 13:4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