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從哪里來的”,這幾乎是每個孩子都會問,并讓每個家長都難回答的問題。很多人都說應該正確告訴孩子,但怎么個正確法,卻往往含糊其詞。
我曾看到一篇文章,有位媽媽是這樣回答的:“媽媽的身體里面有一種叫卵子的細胞,爸爸身體也有一種叫精子的細胞,有一天,它們兩人相見了,卵子就熱情地邀請精子去她家里做客,他們倆就一塊去了媽媽的肚子里。媽媽專門為他倆準備了一所美麗的宮殿叫子宮,在媽媽的子宮里,卵子和精子合成了一個受精卵,經過媽媽身體里營養物質的哺育,它們成長為一個小胎兒,等到胎兒十個月的時候,媽媽住到了醫院,醫院里的助產士阿姨就把寶寶接出來了,你這個小生命就誕生了。”——這個回答太復雜了!這不是在回答一個三四歲的孩子問題,這是在進行一個科普講座。
盧梭在他的教育名著《愛彌兒》中舉過一個例子:一個小男孩子問他媽媽孩子是怎樣來的,媽媽告訴他“是女人從肚子里把他屙出來的,屙的時候肚子痛得幾乎把命都丟了”。盧梭認為這個回答很經典,因為它告訴孩子的是一個生孩子的結果而不是原因。媽媽在“孩子是怎么來的”后面立即跟上了“痛苦”,這像一層遮擋,阻止了孩子的好奇和想象力。所以它既給予了孩子一個肯定的回答,又不會挑逗他的想象。
盧梭認為性啟蒙應盡量延遲,就是不給他們機會,不使他們產生好奇心。當然絕不能為了延緩而對孩子瞎說八道。如果不得已要告訴孩子,也應該用簡短的話語、沒有猶豫的口氣告訴他,而絕不可帶出不好意思的、色情的表情來。
事實上兒童對性的好奇根本不像成人以為的那樣大,成人完全可以避開解釋的尷尬,把這個問題用另一個說法坦率地講出來。
性是人的天性,到了該懂的時候自然會懂,就像會走路是人的天性,只需要時間來成全一樣。圓圓終究有一天會知道孩子是從哪里來的,但到了那個時候,她就理解了為什么大人要那樣說;同時,我也相信,到這個時候,她就已經有了是非觀,完全可以進行自我教育了。
正確的兩性觀絕不可能孤立存在,它是一個人整個價值觀、人生觀的一部分。孩子只要有良好的價值觀和正確的人生觀,他一定會同時有健康的兩性觀。
性教育現在有一種趨勢,就是恨不得把所有的性生理知識都告訴孩子們。認為性教育與其遮遮掩掩,不如在孩子年齡尚小還未產生性欲前,就把一切毫無保留地告訴他們,使他們不再對此有疑問,然后就不再有好奇。應該這樣嗎?
2007年看到網絡上說,臺灣的小學給孩子們發了性教育教材,上面不僅有兩性生理差異及生殖說明,而且有男女性交的插圖。這引起許多家長的抗議。據報道,教材的編寫是有醫學專家參與的。盡管編寫者和推廣者出來說這樣做是有道理的,但他們并沒有說明這樣一種教材方案到底是建立在哪一種教育理論上,哪一位教育家的理論可以佐證他們此舉的正確性。
另據2007年9月《廣州日報》報道,深圳首部中小學性教育讀本遭家長投訴。該讀本由深圳市教育局和深圳計劃生育中心聯合編寫。“在適合9~12歲的小學讀本中,記者看到,已經開始有用簡單的語言講述避孕、節育知識。而12~15歲的初中讀本中開始涉及月經、手淫等性發育問題,并詳細地談到了懷孕的診斷方法、三種避孕措施和人工流產等內容。該教材開始提及同性戀、性心理障礙等問題,還直面了網絡色情、網戀等問題。”
這是性教育課還是性啟蒙課?后果是讓孩子學會了用理性慎重對待性,還是更激發了他們的好奇,使他們心緒萌動?這些“常識”促成的,是他們對誘惑的拒絕,還是對誘惑的傾心?
現在有一種奇怪的現象,醫療界的人動不動就參與到教育界工作中。
國家讓開設學生心理健康課,學校就把這些課承包給醫院的心理科;孩子不聽話愛搗亂,家長就帶著去醫院看多動癥;需要進行性教育,就請來生殖醫學的專家們編教材——這種合作正常嗎?它所實現的功能到底是教育的還是反教育的?
我們不反對醫療界和教育界合作,可是兒童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簡單地把成人邏輯套用到兒童身上,把醫療思維和手段運用到兒童教育中,這是非?;闹嚨?。讀一讀盧梭、杜威、蘇霍姆林斯基、馬卡連柯、陶行知等偉大教育家的著作,只要領會了他們的思想,就可以知道他們會反對這樣的“性教育”。
認為“性教育”就是“性知識講解”,這是一種淺薄的邏輯推理。把“性教育”做成“性啟蒙”,比不做還要壞得多!
青少年出現早孕、濫性等問題,根本不是因為他對性知識了解得少,而是因為精神空虛,道德情感發育不良,缺少自愛及愛人的能力。
那些出了問題的孩子,絕不是因為他們比一般孩子性知識少,恰恰相反,他們從各種途徑獲得了更多的性知識,他們的興趣被喚起來了。由于他們一貫缺少理性的自我約束力,一貫對自己和他人沒有責任感,不計后果地放縱自己。就如同一個經常偷抄別人作業的孩子,他十分清楚自己的行為是不好的,但是他不愿為此付出努力。他不幸從小生活在某種不良的教育環境中,他的自尊在過去的時間里已流失很多,面對自己時臉皮越來越厚了。
我認為性教育的重點應該是世界觀和愛情觀教育,大體可分為兩個階段。
在孩子成年之前,教育任務是樹立孩子正確的世界觀,培養自尊自愛的意識,養成善良、理解、豁達、勤勞的品行,使他成為一個生理、心理兩方面都健康和諧發展的人。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他真正進入談婚論嫁階段做準備的。孩子將來成為怎樣一個人,他將會以怎樣的面貌去和異性相處,基本上都是這一階段的教育決定的。
到孩子已長大成人,讀高中或讀大學了,家長可以和孩子直接談論兩性,談論愛情。家長們不僅要在意識上給孩子以健康的愛情觀引導,也要盡力以自己和配偶的相處,為孩子做出榜樣。孩子從父母身上體會到男女關系的美滿,才會對兩性相處有信心,才能以健康的心態為自己找到愛情,找到美好的性,找到一生的幸福。
聲明:本文章來自網友發表,不代表我們的觀點。未作人工編輯處理,也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有涉嫌版權的內容,請立即聯系我們。若您有不同的教育觀點請到公眾號“知嘛家庭教育”發表評論。
精致的貓貓女孩
2022-07-15 10:00:48
jh7HI
2022-07-06 08:19:34
扛哧扛哧
2022-07-04 14:00:35
歸來飄零
2022-08-04 15:29:18
Mrs況2021
2022-07-05 12:28:18
a愛的天空
2022-07-15 10:14:00
找女m找sm群
2022-07-15 09:48:52
趙恒986
2022-06-17 16:35:57
尹建莉
2022-07-26 12:51:10
糊涂不是糊涂
2022-07-15 09:53:32
陸安苒
2022-05-09 17:42:45
執杯賜天下無罪
2022-07-18 12:40:24
朵拉722
2022-06-27 08:38:26
帕敢小建珠寶
2022-07-06 09:32:58
好好古月
2022-07-05 12:54:30
長虹化碧
2022-07-06 09:45:16
花花綠綠3
2022-07-15 09:58:20
紅茶館兒
2022-07-07 10:06:12
大海DZK
2022-07-04 10:12:10
風鈴草
2022-05-09 17:12:34
娘親舅大2018
2022-07-05 09:14:40
蜉蝣寄天地2021
2022-07-06 10:14:08
任憑寂寞纏身
2022-07-15 09:07:44
龍城飛將365
2022-07-15 09:08:20
Blank708
2022-07-05 15:35:48
實事求是2021
2022-07-15 10:00:12
瓶子不粘
2022-07-15 10:05:12
2022-08-01 17:08:28
2022-07-17 09:53:56
2022-06-17 13:49:54
2022-07-24 16:42:54
2022-07-23 13:23:22
2022-07-23 12:50:35
2022-07-21 11:59:18
2022-07-25 10:20:18
2022-07-26 09: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