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男孩跳樓身亡:“媽媽,你贏了,我把命還你!”

太痛心!14歲男孩被媽媽扇耳光后,從5樓跳下,不治身亡!

事情就發生在9月17日的武漢。

江夏一中,包括自殺者在內的幾名學生,因在教室玩撲克牌被請了家長。

自殺者在教學樓樓道,被氣呼呼趕來的母親教訓。

兩個耳光打下去,母親離開。

孩子默立2分鐘后,轉身跳樓……

14歲,僅僅14歲!

被耳光打掉的自尊

反復觀看這段監控視頻,體會自殺前默立那2分鐘里,孩子的感受——有多恥辱!有多羞憤!有多絕望!

我感到喘不過氣。

他已經長得跟媽媽一般高了,卻沒被當成個平等獨立的人對待,不被給予最基本的尊重。

在人來人往的教學樓樓道,在朝夕相處的同學面前,他的自尊被啪啪兩個耳光打落在地,碎裂成渣。

毫不顧及他的感受、肆意踐踏他的人,還是他的親生母親……

網友的評論異常扎心:

“初三的孩子當著同學的面打耳光?里面可能還有他喜歡的女生……這媽是沒年輕過、沒有過青春期嗎?”

“多大點事?就至于當眾扇孩子耳光?當著眾人表示自己不是不管孩子,不是不負責任,打孩子耳光給老師和學???,真是寒了孩子的心……”

這樣的話很不中聽,細想想,卻話糙理不糙。

想必甩下兩個耳光,旋即接到孩子死訊的媽媽,也后悔萬分!她因一點小事如此嚴厲地責罰孩子,初衷是想把孩子教育好,結果卻親手把孩子推上了不歸路。

去年4月發生的類似悲劇還歷歷在目:

上海盧浦大橋上,一位媽媽因17歲的兒子在校跟同學鬧了矛盾,一邊開車一邊責罵孩子,孩子憤懣之下沖出汽車,跳橋身亡。

只差1秒沒能抓住孩子,媽媽捶胸頓足,跪地痛哭。

可是再怎么追悔都換不回孩子的生命了!

每到這時,就有人指責選擇自殺的孩子——太沖動、太脆弱。網友回應:

“說孩子沖動的,只是看到了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深不見底的絕望不可能只有一朝一夕,這當媽的之前肯定也沒好好尊重過孩子。”

“如果男孩母親平時能夠照顧好男孩的自尊,男孩也不至于承受力這么脆弱。”

“所有真正抗壓、自信、成功的孩子,都是在愛和正確的教育中長大的。”

“母子都用最簡單粗暴的方式解決問題,一脈相承,孩子是父母的鏡子。”

網友的話一針見血。

身教重于言教,孩子是通過模仿父母的行為學習的。

父母都沒有尊重愛護過孩子,孩子又怎么能學會珍愛自己?

父母都不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給孩子樹立自我負責的榜樣,又怎怪得孩子沖動脆弱?

父母,是孩子最后的港灣,還是孩子一生的遺憾?

上海17歲男孩跳橋事件曝光后,知乎上至今流傳著一段話:

“孩子哪怕受全世界欺壓,只要還能在父母這里得到心理救援,那就不會自殺。”

可惜,很多時候,聲稱最愛孩子的人,恰恰給孩子留下了最無情的印象。

作家王朔在《致女兒書》中寫道:

“我不記得愛過自己的父母。

小的時候是怕他們,大一點開始煩他們,再后來是針尖對麥芒,見面就吵;再后來是瞧不上他們,躲著他們,一方面覺得對他們有責任,應該對他們好一點,但就是做不出來,裝都裝不出來;再后來,一想起他們就心里難過。”

王朔的父親是軍人,篤信棍棒教育?;貞浲?,王朔說:“我父親打我的時候,一直打我打到他打不動。”

王朔的母親是醫生,追求完美,不容許孩子犯一點錯:“‘愛’是我媽理解范圍之外的事,要一個孩子永遠正確就是她的愛。”

粗暴的父親和沒有溫度的母親,讓王朔一生懷疑親情,以“痞子”的形象示人。

從怕父母,到煩父母,到瞧不上父母,再到想起父母心里就難過——也道出了許多人對父母的復雜感受。

父母子女一場,本是世間最深的緣分,到頭來,卻因“錯愛”讓親情變作一生最深重的遺憾和傷害——實在令人嘆惋!

一個教育細節的破壞力

尹建莉老師說:

“所謂‘嚴厲教育’,指以打罵、懲罰和羞辱為主要手段,對未成年人進行強制性改造的一種行為。

雖然目標指向是好的,希望孩子做得更好。但由于它不尊重兒童,不體恤兒童身心發育特點,不符合人性,實際上并無教育要素,只是一種破壞力。”

如何理解“嚴厲教育”的破壞力呢?

只需要動用一點點同理心,一點點換位思考的能力。

我們不妨試想:

如果是一個成年人,在辦公室玩撲克牌被領導批評了,TA人高馬大的孩子趕過來,當著TA同事的面,用耳光和謾罵幫著領導一起狠狠教訓TA,美名其曰“為TA好”“幫TA長長記性”,TA會怎么想呢?觀者又會做何反應?

想必TA會覺得顏面盡失,傷心欲絕吧!

而觀者會統統站在TA這邊,罵打人者是“逆子”,上來制止,甚至扭送派出所。

為什么呢?因為所有人都默認,孩子不能打父母,成年人是有尊嚴的,父母應該被尊重。

但是反過來,人們心中卻缺少這樣的共識:孩子也是有尊嚴的,大人不能仗著自己有身形、力量、權力、地位上的優勢,就欺侮孩子。

于是我們看到,家長打罵孩子的事還俯拾即是,周圍人也很少堅決制止,好像打罵孩子的家長只是在處置TA的私有物品,別人無權干涉。

于是我們看到,眾多孩子依然生活在“食物鏈”的最底層,他們只能依附父母生存,也便只有乖乖挨打受罵,受不住了就自殺……

一個個孩子在用最極端的自毀行為向這個世界發出求救信號。曾經也是孩子的大人,聽到了嗎?

熱播電視劇《以家人之名》中,人人都想要的“暖爸”李海潮,說了一段發人深省的話:

“有的時候,孩子犯的錯都是小錯,絕大多數的大錯,都是大人犯的??墒?,大人還沒小孩勇敢,連承認錯誤的勇氣都沒有。”

幾乎所有觀眾都羨慕李尖尖,想做李爸的女兒;但只有更多的人愿意做李爸那樣樂于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樂于反思自己的家長,才可能出現更多幸福的李尖尖。

無痕引導,像教育專家一樣思考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多少實例證明了,“嚴厲教育”是無效的;即使表面見效,也會破壞親子關系,后患無窮。

許多父母會問,那孩子犯了錯就不管嗎?小問題姑息了,將來還不出大問題?

孩子當然需要父母的教育,但怎么教育孩子,是需要父母學習、系統學習、跟對的人學習的。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做校長時,一天,在校園里看到一名男生正想用磚頭砸另一名同學。陶行知及時制止,同時讓這名男生去自己的辦公室。

通過知情人了解情況后,陶先生回到辦公室,發現那名男生正在等他,便掏出第一顆糖遞給他:“這是獎勵你的,因為你很準時,比我先到了。”

接著又掏出第二顆糖:“這也是獎勵你的,我不讓你打人,你立刻就住手,說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將信將疑地接過糖。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顆糖:“據了解,你打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女生,說明你有正義感。”

這時男孩已經泣不成聲了:“校長,我錯了。不管怎么說,我用磚頭打人是不對的。”

陶校長這時掏出第四顆糖:“你已經認錯,我們的談話也結束了。”

陶先生看見了孩子,讀懂了孩子,把孩子當成平等獨立的人去尊重,去呵護,即使那是一個犯了錯的孩子。

尹建莉老師的女兒圓圓,小時候愛把冰棍紙扔到沙發后面。

尹老師沒有像一般的家長,不問青紅皂白就批評孩子,而是試圖去理解孩子的想法:“寶寶,你是不是覺得冰棍紙扔到沙發后面,就看不見了,屋子就干凈了?”

小圓圓點點頭。

尹老師微笑著表揚孩子:“寶寶真聰明!不過你扔到沙發后面,媽媽還不太好掃,你就扔到前面好嗎?”

以后,圓圓再也沒有往沙發后面扔冰棍紙。

沒有孩子天生是不講道理的。

尹老師看見了孩子,讀懂了孩子,把孩子當成平等獨立的人去尊重,去呵護,即使那是一個不成熟的孩子。

斯坦福大學教育學博士陳美齡女士養育了3個男孩。大兒子天性安靜沉穩,二兒子卻活潑好動,剛上學時坐不住,在課堂上跑來跑去,被老師投訴。

陳美齡女士想幫助兒子適應學校,卻不是采用貶損孩子、強行改造孩子的方式。她對兒子說:

“你喜歡跑來跑去,這很好,我很喜歡,我不要你像大哥一樣——要是所有孩子都一樣,我干嘛生兩個呢?生一個就夠了呀。

可是學校是一個不自然的地方,我們又一定要去。

所以我要你動用你的想象力,想象你的褲子和椅子中間是有膠水的,你可以站起來,但是你站起來,就得帶著椅子。”

孩子領悟到媽媽并非不喜歡他,只是集體生活有些規則需要遵守,從此再沒有在課堂上跑來跑去。

陳女士看見了孩子,無條件地接納孩子的個性,把孩子當成平等獨立的個體去尊重,想方設法用孩子樂于接受的方式與孩子溝通,即使那是一個不符合“規范”的孩子。

中國臺灣教育專家黑幼龍先生的次子黑立國,從小頑皮,曾把鞭炮扔進農家的稻草堆,試圖把火柴扔進鄰居家汽車的油缸做實驗。幸好及時被鄰居發現制止,才沒有釀成大禍。

高中時,立國偷了大賣場的棒球手套,被保安抓住。父母雖然很傷心,仍然私下耐心地詢問兒子緣由。

原來,立國聽說同學多次在超市偷拿東西都沒有被發現,感到好奇,就想嘗試一下。

闖了禍的立國不敢見爸爸,黑先生一進門就大喊:“黑立國在哪里?來,給爸爸抱一下!”

黑先生夫婦認為,父母應該成為孩子的靠山,即使孩子犯了錯,也要讓孩子體驗到,父母對TA的支持與愛永遠不會改變。

后來,立國考取了加州大學,現在在美國一家醫院擔任院長,不僅利益社會,也成為負責任的好丈夫、好爸爸。

成功的父母和教育者都有一個共同特點:永遠和孩子站在一起。

遇到問題時首先去理解孩子,而不是撇清責任;解決問題時對孩子無痕地引導,而不是粗暴地改造。

他們相信孩子都是向上向善的,需要提升的是父母對教育的認識水平,需要改變的是父母的思維和行為模式。

教育的場景千變萬化,孩子出現什么問題不重要,問題發生時家長是怎么做的才重要。

只尋求一個個育兒問題的解答,無休無盡。

學會像教育專家一樣思考,夯實“永遠和孩子站在一起”的底層思維,具體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讓我們對照孩子這面鏡子,日進一寸地修煉自己吧!

作者介紹:小豬豬,傾聽者,感受者,記錄者,尹建莉父母學堂原創內容編輯。

評論列表

直播預告
LIVE PREVIEW

家庭教育困惑
TUTOR CONFUSION

已幫助10萬 + 家庭收獲幸福

專業解決10-18歲孩子

自閉 不聽話 厭學 叛逆 早戀 親子關系差 離家出走
適合家長
欧美阿v高清资源在线,av午夜街电影天堂,free性videos护士chinese,国产精品极品在线拍,又色又爽又污视频还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