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老了,作為子女要有孝心,盡可能地抽時間陪伴和照顧父母,我國法律法規定: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傳統觀念認為:養兒防老,百善孝為先。父母年青的時候,辛苦把孩子養大培養教育成人,很不容易。孩子漸漸長大了,父母也逐漸變老了,變得越來越沒有能力了。
我國法律規定和傳統觀念以及道德模范都支持孝敬父母,關愛老人。但是有很多年青人工作壓力大,上有老下有小,經濟負擔很重,心有力不足,有時候難免忽略了對父母的照顧陪伴,我覺得也可以理解。父母愛護孩子是天性的使然,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想拖累孩子的。
所以我想,父母在萬不得已的情況,需要孩子的照顧,孩子要克服困難把父母照顧好;而父母在自己有能力的時候也要盡力去照顧好孩子。人生的路都是大家互相扶持、互相幫助才能走到最后的,何況是血肉相連的一家人!
陪伴遠比金錢珍貴!
父母老了,牙口不好了,腿腳也不太利索,他能吃到的和能走到的地方都很有限,金錢對他們來說意義不大。除了保持健康的身體,不給子女添負擔,他們內心最渴望的應該是得到子女的陪伴。尤其是人到老年,更容易感到孤獨無助,更加會思念親人。
不管我們幾歲了,在父母眼中永遠是那個長不大的孩子,他們心中永遠牽掛著我們。每天能看見我們的微笑,能在一個餐桌上吃一頓晚餐,這是他們人生的幸福時刻。
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
成長就是一場與父母漸行漸遠的旅程,從我們出生那一刻起,與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就在做減法。所以孝敬父母就要多陪伴他們,而不是用金錢去搪塞。
在你事業成功家庭美滿的時候,父母已經悄然老去,你還有很多時間去享受人生享受世界,可是父母的全世界就只有你了。所以請你不要冷落他們了。
孝順,行動不如心動
我相信大家都知道,說100遍不如做一次。盡孝也是這樣,你一天一個電話,都不如陪他們吃頓晚餐來的實在;金錢再多又能怎樣,能買回和家人在一起的幸福感嗎?要知道,有些東西在這個世界上是無法用金錢去換來的。趁著彼此都還有時間,不要留下讓自己后悔的事。牽著他們的手一起去散散步,他們一起回憶童年的趣事,看他們滿臉皺紋的臉綻放出燦爛的微笑……
孝敬父母不是說給錢就行,也不是陪在身邊就行,每一個家庭都是不一樣的個體。孝順父母說得容易,真正做得到的好少,孝不孝先放下,能做到順著父母就不錯了!年紀大了就希望下一輩能夠順順利利的,其實父母不指望子女多么成才,能夠平平安安就好!能夠陪在身邊盡量陪在身邊吧!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弘揚的優良傳統美德,更是人生當中一門必修的課程,很小的時候,我們就已經樹立起“孝敬父母光榮,不孝敬父母可恥”的榮辱觀念,也明白【孝,乃百行之本,眾善之先】的道理。
我們在一生中做的最劃算的買賣就是喊了一聲“爸爸!媽媽!”,換來的是他們一生無怨的給予,呵護,祝福。在成長道路上為我們遮風擋雨,給我們撐起一片充滿愛的藍色天空。隨著歲月在他們身上的沉積,他們漸漸老了,脊背也彎了,再也無力為我們撐起這片天。而當我們在這個天空下漸漸長大,懂事,最終從父母手中接過“責任”與“擔當”這份接力棒時,感受這份艱辛時,我們更多要做的是如何去孝敬他們,回報他們的養育之恩。我們希望他們能有一個幸福的晚年生活。
2009年10月18日,父親的去世對當時身體就不好的母親來說簡直就是晴天霹靂,從那以后,母親的笑容減少了。生活的擔子全部落在這個56歲老太太身上,為了還因父親治病欠親戚的錢,母親每天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歸。她沒有固定工作,干的都是比較累的體力活,比如:農田里的插秧收割、百貨商店里的裝貨卸貨,主要是這些體力活收入還算可觀,能夠為還清債務縮短時間。那時候的我只是一個校園畢業剛剛步入社會的愣頭青,畢業后直接留在學校所在的城市里打工漂泊,幻想著有一天在這座大城市里能夠闖出一片天地來,希望為家里減輕負擔,可以讓母親能有更好的生活。
沒幾年母親就干不動了,早先就有的腰間盤突出嚴重到直個腰板都很費勁的程度,攆都攆不走的高血壓、糖尿病一直停留在母親身上安家。好在家里有親戚幫襯,在鎮上托人給我找了份不錯的工作,也許是有大學畢業證的緣故工作好安排的緣故吧。從那以后,母親跟著我一起生活,日常家務全部由我接手,也開始了學習對母親飲食起居照顧的過程。
結婚后條件慢慢變好了,常常給母親買點營養品、衣鞋之類的,在生活上基本上對她照顧到位,為了給她一個心里保障,特地給她辦了“五七工”養老保險(我們鎮政府一種不是職工但可以退休領工資的參保方式)。起初我以為這樣算是真正的孝順,能讓母親過得很舒心,很幸福。慢慢的我發現總能從母親身上感受到一種孤寂感,那怕是和我們生活在一起。
每次與同事、朋友議論此事,都有著不同的感受,長時間與他們的經驗交流,也讓我總結出一點,孝敬父母要從暖心的相處和貼心的照顧開始做起。之前,我從來沒有去了解母親內心的真實想法。不會去跟她相處交流,從來都是我們單方面的認為——認為她很幸福。
不管你的家庭是什么樣的生活方式,什么樣的經濟條件,都知道我們的父母年紀大了需要我們來照顧,道理都明白,也實實在在的再做這件事,可能有的人會選擇在錢財方面給父母一個好的物質享受,也有人選擇是對父母的陪伴。雖說方式不同,但殊途同歸,目的都是希望他們有個幸福的晚年生活,可結果總是達不到我們的期望值。那么問題出在哪,是方式不適合嗎。我認為任何正能量的方式都是可行的,但在這基礎上我提倡與父母暖心的相處和對父母貼心的照顧。
那么怎么樣才算是暖心的相處和貼心的照顧呢?或者說子女在孝敬父母這件事上怎樣做得更好,才能真正讓父母安享晚年?以下是我結合自身的經歷,作為子女從日常生活的點滴上應該如何去做提出幾點建議:
1、就像歌詞里說的“找點空閑,找點時間,領著孩子?;丶铱纯础?。最好不要提前通知父母,給他們來個驚喜,久而久之,父母多半會因門外的聲響也會欣喜一下,雖說是空歡喜,但至少可以給父母平日簡單枯寂的生活平添一點樂趣。同時與父母在忙忙碌碌、歡聲笑語中一起完成一桌家常飯菜的制作,也是一種相處的方式。異地不能經??赐改傅?,有事沒事多打個電話,發個語音,利用手機微信常與父母來個視頻聊天,這些都可以慰籍父母對子女的想念。
2、父母的健康是我們最關心的問題,平時有個頭痛腦熱往往都不會向子女表現出來,不想給子女添麻煩,雖說不是所謂的大病,但時間長了也會落下病根,作為子女要經常跟父母溝通,讓他們清楚我們很在意他們的身體狀況,明白小病成災的道理,最好定期帶著父母去醫院做個體檢。父母歲數大了,記憶力往往不太好,子女時刻要提醒他們吃藥的時間。我母親就是一個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的慢性病患者,她的吃藥規律我現在都已經比她還清楚,不僅在吃藥的時間上我經常提醒,而且每天早晚血壓血糖的測量都是我直接給她測。
3、多與父母談談心,工作和生活上的問題跟父母嘮嘮,可以把遇到的聽到的有趣事跟父母分享?;蛟S有人會問:與父母存在代溝,找不著聊天話題,怎么辦呢?其實我們可以在生活中去發現話題。比如做飯的時候,明知道需要上色的菜,通常我都會故意回頭喊一句:“媽!用放老抽嗎?”,類似的話題會很多,也可以在父母面前像小時候那樣跟父母撒個嬌,這些平時的交流談心不僅能增加與父母的感情,還能讓父母覺得我們的日常生活離不開他們,讓父母從心里上有個安慰,認為自己并不是子女的累贅,自己在這個家還是有用的人。
4、父母年紀大了,可能有點脾氣,固執。作為子女應該事事順著他們,不要抱怨他們的啰嗦,更不要表現出煩躁,要始終抱有尊重的態度。尤其是在對待像我母親一樣有病纏身的老人,我們更不能表現出自己不滿的情緒。
母親有著四五年的糖尿病史,有時碰到自己想吃的東西因忌口不能吃時,就氣恨自己得的這個病,如果在遇上其它不入眼的事,氣就不打一處來,責罵完這個,又開始責罵那個。家里人趕忙你一句他一句的勸解,從不跟她頂嘴,犟嘴。那怕是本身心情就不好也不會在母親面前表現出來,每次都會用屢試不爽的耍無賴式的撒嬌,才會讓她消氣妥協。
5、一定要記住父母的生日,生日當天不管多忙都一定要回家給父母慶祝。不單單是父母的生日,作為子女的我們過生日時也一樣,不要跟同事、朋友在外慶祝自己的生日,最好是回家與父母一起吃飯慶祝。在外地子女,也要在電話里、視頻里跟父母一起慶祝,那怕是發條生日快樂的短信也好。
6、子女要知道父母的喜好。比如:愛吃什么菜,愛穿什么衣服,喜歡看什么類型的電視劇,喜歡什么老年活動……。單純的直接問父母,多半父母怕子女花冤枉錢,不會說出來,這就需要子女用心去觀察。比如:飯桌上,多留意一下父母愛夾那些菜,出門愛穿什么類型的衣服……也可以根據父母身體狀況,提供父母目前最適合用的物件,就拿我母親來說吧,她患有腰間盤突出,家里就給她買了一個腰椎按摩器材。
只有充分做足這些功課,知道父母的需求,作為子女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給父母帶去的東西才會是他們最貼心,最溫暖的禮物。
7、把我們的空閑時間擠出一部分賣給我們的父母,這部分時間完全以父母為中心,去做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能夠讓父母心暖的事。比如:給父母洗洗腳,剪剪指甲,揉揉肩,捶捶背;陪父母看看電視,嘮嘮嗑;一家人陪父母玩玩撲克牌,下下棋。陪父親喝喝茶,喝頓小酒;晚飯后陪父母散散步,有條件的還可以組織家人與父母一起出門旅游……
總結:
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把一生都無私奉獻給我們,他們寧愿把世間所有的苦都吃盡,也不愿我們受丁點委屈,如今他們老了,行動不便,他們的生活反過來需要我們的照顧,情感上需要我們的細心陪伴。我們通常只會做到給父母物質生活享受這一步,就算是陪伴也只是簡單的在父母身邊而已,我們往往忽略了父母內心的孤寂。直白了說,我們的陪伴不夠暖心,不會很好的去溝通相處,做不到更貼心的照顧。
知道了問題所在,就需要作為子女的我們,用心去對待孝敬父母這件事,不管多遠多忙,我們都要經?;丶遗闩愀改?,與父母多溝通交流,實實在在地做到與父母相處起來更暖心,把父母的生活照顧得更貼心。只有這樣才能給父母一個幸福的晚年生活,讓他們享受應有的天倫之樂。
我們的前半生曾經有父母細心的呵護,而父母的后半生需要我們去貼心的照顧。用心善待我們的父母,贍養他們,孝敬他們,讓他們的后半生過得更暖心,更貼心。
給錢沒錯,陪伴更重要!同時要看父母的喜好,盡量滿足父母的喜好(正常喜好),只要讓父母不孤獨,多陪伴父母,讓父母開開心心的就好!
對于跟父母住在一起的,就不用多說了,對于跟父母分開住的,離得近還好,如果離得遠,最好能定時去看望父母,去的時候最好帶上孩子媳婦一塊,簡單買些父母喜歡吃的就行,到父母家也不要著急走,最好能陪父母吃個飯,如果條件允許,就在父母那邊住一晚。
如果是在外地打工,一年也回不來了幾次家的話,定時給父母一些錢,平時多給父母打電話問候下,最好教會父母使用視頻對話。
出現以下這種情況時,為人子女的就要留心了,說明父母需要自己的陪伴。
每次去看望父母時,呆的時間不長,要走的時候,父母總會找理由想讓你多留一會,或,只要你們過來,不管是不是飯點,父母總想著馬上給你們做飯吃,或者把自己不舍得吃的,拿出來給你們,這說明父母很孤單,也有可能是子女每隔很長時間才過來看父母一次。
如果遇到這些情況,為人子女的就要留意了,最后能夠每隔一段時間過來看下父母,不要間隔時間太長,最好能多陪陪父母,陪父母吃個飯,陪父母散散步,陪父母管逛街什么的,如果條件允許,每年帶父母去旅游下!
有這樣一段話說得好:孝子床前一碗水,勝過墳前萬噸灰;豪車洋房不算富,家有父母才是福;萬愛千恩滿街唱,行動報恩有幾人!
孝敬父母,不是說給父母錢,讓父母衣食無憂就是孝順了,陪伴是很重要的,但真正用心才是最重要的!
孝敬父母是子女應盡的義務,父母養育我們長大,我們陪父母到老,在父母還能自己照顧自己的時候,子女可以在外努力工作掙錢養家,因為等父母老了的時候,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齡,負擔比較重,沒有錢如何談孝敬,如果真到了父母需要我們照顧的時候,我們應該陪伴身邊,雖然困難比較多,但是不想讓自己留下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
聲明:本文章來自網友發表,不代表我們的觀點。未作人工編輯處理,也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果您發現有涉嫌版權的內容,請立即聯系我們。若您有不同的教育觀點請到公眾號“知嘛家庭教育”發表評論。
h25b
2022-07-19 13:44:50
張小G
2022-06-17 10:33:02
歡哥笑語921
2022-06-20 14:02:20
彌勒460
2022-07-25 16:21:44
濱江新城
2022-07-24 15:48:48
復仇者聯盟Hb
2022-07-17 10:40:56
得客2019
2022-06-17 14:48:48
來去如風gz
2022-08-01 12:48:28
Euridice
2022-06-17 11:38:03
晦澀一爻
2022-07-21 09:44:54
小九九520
2022-07-17 10:42:32
南陽大靈通
2022-06-20 14:02:20
abc邁拓
2022-07-25 13:46:46
u_110648230
2022-06-17 14:48:51
小5季
2022-06-17 14:48:54
子龍鯊魚呦
2022-06-16 13:16:09
冬353
2022-07-24 12:25:46
南在南方863
2022-06-21 16:42:06
ilovekillua
2022-06-24 13:33:50
往事如煙712
2022-07-08 12:46:36
yybneu310
2022-06-21 11:07:51
昕宸1
2022-07-24 13:11:02
余濤72
2022-07-19 14:53:24
酒門提督716
2022-07-25 13:34:48
我是胡同口人
2022-07-18 13:10:36
簡平子
2022-07-07 14:08:24
陽光的瘋子2014
2022-07-24 11:41:54
奇妙策士以密拉
2022-08-01 14:06:04
夏之依蘭
2022-06-16 10:31:08
龍鳳呈祥291
2022-06-24 13:33:54
2022-07-24 16:33:38
2022-07-25 13:55:54
2022-07-21 14:10:08
2022-06-17 09:05:58
2022-07-11 09:31:52
2022-06-21 11:06:11
2022-07-16 11:17:00
2022-07-16 14:42:16
2022-06-22 10:54:00